📂⚐👓
前不久,一名知乎用户使用深度求索(DeepSeek)工具,以DeepSeek创始人口吻生成的一篇足以乱真的假文章,在许多科技自媒体和科技界人士朋友圈广泛传播,引发人们对内容创作伦理的讨论。此外,今年初,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等具体活动的科技伦理规范和通用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伦理审查标准,严控改变人类生殖细胞、侵入式脑机接口治疗等前沿研发活动的伦理风险华体会登录网,也引发人们对科技伦理的关注。
科技研发离不开伦理约束。如果说创新是发展的“引擎”,伦理则是约束不合理发展的“刹车”,两者缺一不可。从学术界不齿的科研数据造假丑闻,到广受争议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再到“困在算法里的外卖员”被算法追着跑、个人信息数据泄露导致骚扰电话不断……一些看似“前景无限”的研发活动,一次次触及科研诚信、学术道德、社会公平、隐私保护等深层次社会伦理问题,影响了公众对科技进步应有的客观认知与信任,还衍生出一系列新的社会治理难题。
我们社会的安全感,很大程度来自社会共同遵守的伦理道德。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必须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不管何种颠覆性技术横空出世,都必须坚守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的科技伦理原则。在伦理治理方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针对医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伦理审查的程序、标准、条件等进行规范,构筑伦理风险的“防火墙”。
随着我国前沿科技诸多领域进入“无人区”,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也日益增多,科技伦理治理的任务更重,需从健全体系、规范程序、严格标准、加强监管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应明确责任分工,完善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制度,打破科技伦理作为“旁观者”角色以及事后反思批判的“惯性思维”,共同构建科学、动态、有效、灵敏的伦理治理体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健全本单位科技伦理审查监管机制,加强对本单位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和科技人员的教育管理。科技人员自身也应严格按照要求申请伦理审查,防范研发活动中的伦理风险。
❎(撰稿:郭希若)年轻的哨所年轻的兵
2025/02/12古爱贝✴
朱昌俊:AI的尽头是卖课?消费者“掏钱”也需冷静
2025/02/12冉宁娟🐫
彭剑波:数字赋能高质量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2025/02/12彭仪若🎊
政务大厅公职人员工作时间睡觉
2025/02/12杜忠发🚨
日本财团和东京大学等合作 携手调查日本近海的水温等变化
2025/02/12邢保轮☕
中办国办印发通知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
2025/02/11司马丹菊😻
多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军事信息传播管理办法》,新规对军事自媒体有哪些具体要求?哪些内容不能发?
2025/02/11诸雄芳👘
数据主义是否正在重新塑造一种权威?
2025/02/11汪茗莺z
人民网三评“英烈保护”之一:伟大崇高,不容消解
2025/02/10姜柔娴y
我国大部气温回升后天中东部地区降水发展增多
2025/02/10程萍伊🛶